过去几年,区块链、VR、5G、元宇宙等多个科技概念都成为网络热词,上述概念或是主要针对B端用户,或是在商业化程度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改变上依然处于探索阶段,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肉眼可见的改变和革新。但最近半年,在ChatGPT的带动下,AI技术似乎已经触碰到日常生产的方方面面,正如比尔·盖茨所言,其革命意义不亚于PC或互联网的诞生。
而且,这场变革与影视行业息息相关,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影视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。大部分普通用户对AI的认知是通过好莱坞科幻电影获得,无论是60年代《2001太空漫游》、80-90年代《银翼杀手》《终结者》《黑客帝国》,还是最近十年的《她》《机械姬》,AI在影视作品中的塑造大多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他们以智能机器人的形象深入人心,在极大改善人类生活之后,也对人类存在的“合法性”发起了挑战。
现如今,AI也正在改变着影视行业的发展,具体表现为对传统重复性劳动的减少、对影视受众心理的掌握,以及对影视商业价值与质量的预测、分析。这一过程基本囊括了从制作到上映的整个过程。
(资料图片)
内容创作阶段
在机器人手臂等全自动化生产线全面普及的近十年,人们通常只会觉得机器只会逐渐替代工人,但是对于进行艺术、创意工作的人们,短期内还没有办法取代,但是AI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新的趋势:AI已经渗透到影视的前、中、后期,开始替代部分影视人的工作。
在前期创作领域,AI已经有着比较深的参与。首先,AI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最早出现在市场探查及市场分析领域。影视公司通过AI分析市场大众的观影心理和需求,对自身影片的受众定位、口碑甚至票房和点击率有更清晰的了解,从而极大的提升影片的商业回报率。此后在立项前期的剧本创作阶段,AI工具对编剧写作效率的提升无须多言。目前的AI生成工具,已经能快速把剧本转化为场景、人物,以供片方很直观判断剧本影视化的可能成效。另外,AIGC还可以做到包括结构化写作、创意写作和对话写作。结构化写作主要基于特定场景的结构化数据生成文本内容。
当然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,AI剧本并不能直接拿来用,专业编剧依然掌握着主动权,但是对于编剧提升写作效率贡献很大,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。本月初,新加坡短剧Straight Best Friend已经在其官网播出,这也是ChatGPT有参与剧本创作的第一部影视作品,但同时主创也表示AI并没有智能到完全能写剧本,还是有人工创作的成分在。
在国内,越来越多的AI编写剧本应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。如搭画快写AI、触站AI、轻微课AI在编剧领域均有一定代表性,已经开始陆续在短视频、广告、影剧等领域尝试应用。目前,此类软件的使用都非常简单便捷,仅需要注册相应账号,就可以开始制作内容,能够快速手机写作素材,一定程度上大幅提升了写作效率,但也存在一些缺陷,人工干预和参与仍然为主,相信通过大规模剧本训练,该缺陷会大大改善,届时或可真正现实AI剧本创作。
内容制作阶段
其实,AI技术所助力的“虚拟拍摄”技术,早在几年前便已经运用到了不少国产电影的拍摄当中。2021年春节档的《刺杀小说家》便大规模使用了“虚拟拍摄”技术将小说中独特异世界展现出来;而今年春节档的《流浪地球2》则更是国内首部全片采用虚拟预演拍摄的电影,实现了剧本“可视化”,极大地节省了制作成本和拍摄时间并降低了剧组内部人员沟通成本,提升了创作效率。
相比传统电影拍摄方式,AI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,能为影片的制作带来更低的成本。例如,过去需要采用动作捕捉或者特效化妆扮演的特殊角色,可以直接使用AI形成虚拟人物,代替真人演员,从而省去演员、化妆师等成千上万的人力资源。当然目前的AI技术想要达到这一点还比较复杂。伴随着虚拟制片技术的发展和算力的不断进步,生成式AI结合虚拟制片正在打开通向大模型生产力和创作迭代的大门,未来无论是场景还是演员,都可以被AI大面积替代。
不仅如此,在拍摄的分镜稿设计、场景美术设计等方面,AI技术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过去的经典影片,直接生成较为成熟的分镜头设计稿,给美术师、摄影师提高了极大的效率。
此外,影片后期也是AI技术运用最成熟的阶段。自动化剪辑、一键式调色、一键式出图/抠图,都是AI技术为影视行业带来的改变,协助影视后期制作,大大降低了后期重复、繁琐、枯燥的工作程序,直接提升工作效率。
据悉,目前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内的影视公司,已经开始利用AI实现了对视频综艺的自动剪辑、整理与制作。去年原本被评为R级的惊悚电影《坠落》,正是片方动用了AI技术进行“视觉配音”,从而改掉了全片多处脏话台词,让影片降级为PG-13并顺利引进。而Netflix今年出品的动画短剧《犬与少年》,该片据称是全球首部AIGC动画剧集,该作采用 rinna (小冰日本分公司)制作的 AI 辅助背景制作,虽然目前AIGC只是参与设计了影片的背景,但是未来或许会参与更多的部分。
可以说,对于照片、音频以及视频的智能化处理,是目前AIGC深度参与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的法宝。尤其是对于一些低预算影片,让后期制作人员不需要高级技能或知识,就可以让AI独立生成满足特定需求的图像、音频和视频,该工作流程类似于图像生成,在帧级处理视频的每一帧,然后利用AI算法检测视频片段。
营销宣发阶段
在影视宣发发阶段,AI也已经开始涉足了多个方面。首先,GPT的创意写作能力,就非常适合社交媒体的宣传营销文案。另外,海报设计和预告剪辑,也伴随着AI的迭代升级,被广泛应用。
在国内,光线传媒(300251)则最为积极,作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头部公司,早在今年3月22日光线就发布了动画电影《去你的岛》首张AI制作海报,对外宣告公司已全面启用AI进行内容开发,光线股价也因此应声上涨。
另外,AI技术可以对视频内容进行深入分析,包括情感分析、场景检测、物品识别等,从而更好地了解观众对不同类型的视频的喜好和需求。例如华策在今年上海电影(601595)节期间,就表示已经对AIGC在影片映后传播的作用进行研究,围绕AIGC智能化营销与传播的需求发展数字人等,增强与粉丝的互动交流,增强优质内容的口碑传播。
现阶段在国内,制作端光线和华策可以说是对AI技术拥抱最早的公司。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最近半年多次强调,目前AI技术与内容创作的结合即将进入实质阶段,公司已在内部部署对AI技术的探索式实践,积极寻找与内容创作的结合点,将给国内影视行业带来重大变化。
而华策影视(300133)在一季报业绩预告中强调,AIGC将提升全产业链效率。并且在今年6月上影节期间,华策影视也成立了专项基金成立AIGC应用研究院。首期规模为5亿元,均为华策影视自有资金,AIGC专项基金将关注基于影视行业的垂类大模型公司、影视行业AI应用企业、影视AI技术平台和团队等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,这两家公司通过AIGC创作的内容成绩就会进入影视市场,接受第一波的市场检验。
面对AIGC未来趋势和隐忧
尽管AI对影视行业的创作有很大优势,但它同样对影视行业带来了担忧与隐患。
最近一两年,AI相关技术已经进入多个影视生产的主要环节,但针对AI技术的讨论,还是主要集中在最近半年。对于AI技术的发展,行业内普遍是既兴奋又担忧,毕竟这对于整个生产端的变革带来的影响势必是浩大的。
例如此次好莱坞编剧大罢工,美国编剧工会(WGA)就提出了约束人工智能在双方达成的基础协议(MBA)涵盖项目中的使用,ChatGPT等AI不能写作或重新写作“文学素材”,不能被当做“原始素材”,MBA涉及的素材不能用来训练AI等。而相反的,代表好莱坞各大制片厂与流媒商的“电影电视制片联盟”否决了编剧工会的提议,表示只愿意对这个问题私下再做一下研究,毕竟AI的使用可以省去不少的编剧工作的时间和费用。
而在影视美术以及后期领域,此前也有不少公司裁掉了“没卷过AI”的大批95后和00后新人,可以说大量从业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。
一方面,AI虽然降低了影视行业工作的难度和压力,但也对大量电影人的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;另一方面,AI的应用还涉及到了众多的人类数据信息和隐私。通过AI对观影人情绪、口味的分析,电影厂商可以轻松到观影人的相关信息,根据这些信息电影厂商会对观众进行个性化推荐,左右观众的自主性,也正因此,大量流水线的水准之作或许会替代更多的大师作品。
总之,AI与影视的结合是一次极具意义的尝试,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,才能收获应有的成果和价值。正如美国科技界巨头们一边呼吁暂停训练AI,减轻人工智能带来的灭绝风险,甚至有更保守的一方则认为,AI应该彻底远离艺术创作等领域,应更多投入到改善人类生活的领域,比如养老照护、城市清洁、智慧交通等。另一边也在积极布局相关的产业。影视行业对待AI的态度,或许完全放开和拒之门外,都不是最好的选择。
网站运营:股票前线 股票前线版权所有©1997-2020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:506 620 577@qq.com |